她是一位学养深厚、治学严谨的学者,在寄生虫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取得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
她更是一位倾心教学、爱生如子的好老师,她把学者的敏思与严谨渗透到自己热爱的教学中,30年辛勤耕耘,育得桃李溢芬芳。
治学、管理、教学,她始终不懈地信守4个字:精益求精。
她就是国家高校教学名师、澳门新浦京8814com副校长黄维义教授,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委员、广西副主委。
打造精品课程
1977年,26岁的黄维义调入广西农学院工作,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的31年里,不论岗位如何变动,她的心始终牵系着挚爱的学生,也始终坚持耕耘在教学园地里。
“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黄维义清楚,要培养出“精品学生”,自己在学术和科研方面也必须不断提升。
1985年,黄维义被公派到法国蒙培利尔第二大学学习,并于1990年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但她并不满足,她还想学更多的东西,还想多接触一些本专业国际前沿的研究课题。
随即,她进入法国国家农业科学院细胞分子生物学免疫病理研究室,从事博士后研究。1993年,完成博士后研究的她回到了学校,回到了热爱的三尺讲台上。
科研与教学,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两者不可缺一。回国后,黄维义在担任繁重的本科生、研究生课程的同时,坚持挤时间在寄生虫分子生物学、寄生虫分子免疫学领域继续做研究。她先后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5项国际合作项目。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被国际科学引文SCI收录6篇。参加国际会议交流论文10余篇。在宿主对片形吸虫感染免疫机理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与国际研究并行的成果。
在课堂上,黄维义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量使用多媒体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她教授的《家畜寄生虫学》先后被评为广西和国家精品课程。
奉献精品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的传授永远是有限的,但是如果启发了受教育者的知识源头,就会有汩汩流之不竭的知识清泉。
黄维义深谙此理。她说,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不说是给学生一碗水,即便给他们一桶水也难以为继,必须教会他们学会自己找泉、挖泉。
于是,她在课堂上大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和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主动自学。
讲台上,她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设讨论课,加综合作业、实验考核、探索实验等等,让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打下科研基础,打造好“渔”的本领。
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黄维义追求的就是这样的精品教学。她说,教师不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的时候,还要注意其健全心智的锻造。
她在课堂上以“知识”为载体,以“爱”为纽带,带领学生在知识海洋中徜徉的同时,用自己的感情带动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激情,体现教育的人性美、精致美、文化美和个性美。
诲人不倦、追求卓越、华彩外溢、铮铮有声,这就是精品教授黄维义的精品教学风范。(陈瑞群)(原载于《广西日报 》 2008年9月12日第七版 )
|